雪夜救仙:书生错失羽化成仙机会,揭示修道捷径的神秘古书

怪谈记
在唐贞观五年,书生安子为修道成仙,广结良缘。一日,他在风雪中救起一名昏迷道士,得闲。得闲告诉安子无捷径可走,唯有真心向善。他们一同游历,安子多次行善,却不知得闲为他创造机会,以集结善缘,圆满功德。一次,安子救下一受虐待的妇女,又帮助一名被后母赶出家门的小姑娘。在得闲离开时,他给安子一本古书,暗示其中奥妙。安子晒书时发现一个发卷状物,好奇心驱使下扯断并烧掉,却不知这是“脉望”,能让他羽化成仙。得闲返回,告诉安子他错失了一次成仙的机会,因为“脉望”已毁。得闲飞升而去,安子懊悔不已,明白只有踏踏实实修德,方能得道成仙。

唐贞观五年,长安城里有个叫安子的书生,特别迷恋修道。期望有一天能得道成仙。因为有这个想法,他对所有善事都会积极参与。

这一年冬天,安子出门访友,半路上下起了雪,安子跟马车夫缩进车棚,盖上被子还冻得直打哆嗦。

安子跟马车夫商量,先就近找个旅店住下,等雪停了再走。

车夫掀开车帘,向外看了一眼,对安子说:“这个天还有人敢坐下歇脚,真是不要命了!”安子伸头一看,可不,前面有个满身是雪,认不出男女的人,坐在雪地里。

“吁!”安子喊住马,冲那人喊道:“嗨,朋友,上车吧,捎你一段!”那人坐在路边不说话,是不是冻死了?安子和马车夫对视了一眼,赶紧跳下马车。“嗨,朋友!”安子拍了拍那人,没想到那人一下子栽倒在雪里!安子摸了摸那人胸口还热,便赶紧跟车夫把他抬上了车。

此人是个道士,已经冻得昏迷。

到了旅店,安子喊店家帮忙救人,大家连搓带揉老半天,道士才缓过一口气来。店家又喊伙计做了些热汤,喂下一碗热汤汁,道士才缓过来,道士法号得闲,对修道有许多独特见解,安子对他说了自己积德行善,一心向道的事儿后问:“得闲师傅,有没有修道成仙的捷径?”得闲摇了摇头,告诉安子:“没有捷径,只有一心向善,广结良缘,才会与道仙有缘!”安子听了一脸失望,得知得闲四处云游,安子便邀请他一起去寻朋访友,得闲想了想,同意了。

这一天,三个人来到一个小镇上。一进镇子,他们就看到前面围了很多人。三个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男人正在打一个女人。听围观的人说,两个人是夫妻,男的好吃懒做,喜欢赌钱、喝酒,每次喝醉酒就打老婆。

“说,你把钱都送给哪个野汉子了?”男人揪着女人的头发气哼哼地说。“家里早就没有钱了!”女人挣扎着说。“胡说!那我赚的钱都去哪里了?”男人不相信。“早就让你喝酒,赌钱花没了!”女人流着泪说。“还敢犟嘴!就是你送给野汉子了!”男人说着就给了女人一个耳光。

安子看不下去了,他对那打人的男人说:“大哥,有话好说,你先放开大嫂。”“吆呵!看吧,你还不承认,这不相好的野男人来了?”男子显然喝了不少酒,喷着满嘴酒臭指着安子说。“大哥,我不认识大嫂!我是个过路的。”安子听男人这么说,赶紧解释。“我不管你认识不认识,只要给钱,这女人今天算你的都行!”男人喷着酒臭说。

女人听到男人这么说,羞愤难挡,捂着脸嘤嘤地哭了起来。安子伸手从褡裢里摸出些钱给了男人。男人看到钱,立时放了女人,乐呵呵地走了。

得闲跟安子说:“你给钱是救不了这女人的!”安子叹了口气说:“管不了许多,就当积善行德吧!”得闲无奈地摇了摇头。

几天以后,他们经过一个小村,在村头看到一个小姑娘在路旁哭。安子和得闲下车,问小姑娘怎么了。小姑娘说,娘死爹新娶,后母待她不好,趁着爹出去做生意,把她赶出家门。

安子把小姑娘抱上马车,几个人一起来到小姑娘家。安子给了那后母一些钱,劝她对孩子好点。那后母见了钱,连连答应。

路上,得闲对安子说:“给钱不管用,咱们走了,小姑娘还会被赶出家门,还不如咱们就带她走。”‘没办法,咱们几个大老爷们,带着个小姑娘多有不便!"听安子这么说,得闲暗暗叹了口气。

几天以后,得闲临时决定去探望道友,跟安子分手时,得闲从布包里拿出一卷黄纸古书,告诉他:“这本古书是我师傅送给我的,你若与仙道有缘,必能从中得到机遇!”

安子很看重那本古书,每天都会打开看几页。有一天,安子看书时,发现书页上多了几个洞,他想,可能是书生虫了,就赶紧把书放到太阳下暴晒。傍晚收书时,他在书中发现一个像人头发的发卷。长四寸左右,呈环状,没有端头,他拿起来,顺手一扯,就把那东西扯断了。令他惊奇的是,断开处竟然会滴水!安子觉得奇怪,担心是什么怪物,就点火烧了它。那物发出一股头发烧焦的味道,化作一团白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过了很久,得闲突然来到安子家。一见面,他便高兴地对安子道贺。“我没有什么值得恭贺的啊,得闲师傅。”得闲奇怪地问:“难道你没看我给你的书?”‘看了!我很喜欢。"“看了就好,那么,你看到什么好东西没有啊?”得闲眯着眼问。“好东西没看到,我倒看到一个奇怪的东西。”安子把看到发卷状物的事告诉了得闲。得闲惊喜地问:“那东西现在何处?”

安子把自己看到发卷,以及断开滴水,他点火烧掉的事全都告诉了得闲,得闲听了跺着脚说:“坏了!坏了!安公子,你白白错失了一次羽化成仙的机会!”

得闲对安子说,蠹鱼(书虫)连续三次吃掉书页里的“神仙”两字,便化为发卷一样的东西,这东西就叫作“脉望”。到了晚上,拿着“脉望”举向星辰,便会有神仙从天而降。向神仙寻求丹药,就着“脉望”滴落的水服下,便可以羽化成仙。

“安公子,本想度你个成仙捷径,没想到被你错失了!”得闲十分惋惜地说。安子听了十分懊悔,“若得闲师傅提醒一下学生,学生就不会错失良机了!”“修道本是由心而修,安公子行善积德,却是一心只为修仙!”得闲说,大嫂挨揍,小女孩路旁哭泣,都是他使的幻术,目的皆在为安子集结善缘,圆满功德。“我因贪杯险伤性命,幸亏安公子相救,才得以命活。本想报恩,私下渡你个捷径成仙,哪知道人算不如天算,竟然白白错失了这次机会!”得闲边说边摇头叹息。“罢罢罢!世间皆有定论,走捷径,投机取巧的事儿,总是瞒不过天!”说完,得闲跺了跺脚,飞升而去!

安子看着得闲飞身而去,才知道他遇到了神仙。想起自己错失成仙机会,安子懊悔得直跺脚。他想,自己也只有像得闲说的那样,踏踏实实做事,诚心实意修德,方能感动上天,功德圆满,得道成仙。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鬼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情节设计、氛围营造、角色塑造等方面都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在情节设计上,故事以书生安子的修仙梦为线索,巧妙地将善良行为与修道成仙的理念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如救助雪地中的道士、解救受虐待的妻子、帮助被赶出家门的小姑娘,安子积德行善的行为贯穿始终,体现了作者对于善行的推崇和对于道德的强调。而安子最终错失成仙机会的结局,则是对他急功近利心态的惩罚,也是对读者的一种警示,引人深思。其次,在氛围营造上,故事通过细腻的描绘,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神秘又现实的环境。从长安城冬日的雪景到旅店中的温暖,从安子的内心挣扎到得闲的神秘莫测,作者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现场,感受到了其中的寒暖和情感波动。再次,在角色塑造上,安子和得闲这两个角色的塑造尤为出色。安子热心肠、好助人,却又贪图捷径,这种矛盾的性格使他成为故事的焦点。得闲则神秘莫测,既引导安子走向修仙之路,又用幻术测试安子的善心,他的角色充满了深意,是故事中的灵魂人物。最后,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在修仙的过程中,安子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对他修仙心态的考验。而得闲所说的“修道本是由心而修”,更是告诉我们,修行不仅在外的行为,更在内心的修为。这种对人性的探讨和对道德的反思,让我深受触动。总的来说,这个鬼故事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深刻的道德启示。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巧妙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关于修仙、修德、修心的故事,让人读后深思。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minjianguishi/20246/35264.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