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同事说的,也是她老家的事。
90年代她老家村里一个能人,开了一座砖窑。这个人倒没有别的大毛病,就是吝啬。那个时候生态环境比现在要好,砖窑附近常有小动物出现,有的时候会对他的财产造成一定的破坏。窑主想出了个一箭双雕的好法子,组织工作人员,大规模的捕杀,一来可以减轻破坏,二来皮肉都可以卖钱。
如是几个月,他砖窑附近清净了不少。那天正午,他一个人溜溜达达的回村,走过一片高粱地的时候,窜出一只黄鼠狼,照着他腿就是一口。窑主大怒,直追进高粱地去。
他毕竟不是猎人,进去找不到黄鼠狼的踪影了。骂骂咧咧的,他开始向回走,这时候黄鼠狼又窜出来了,绕着他脚下跑了一圈,一溜烟的蹿走了。
窑主自认晦气回了家,腿上可是越来越疼。吃完午饭,实在受不了了,到村卫生所,打了针,一点效果没有。折腾到下午,叫车去了县医院。在县医院检查,没有什么感染的迹象。窑主本身也没有中毒的反应,就是疼的受不了。
几天以后,他一家人看在县里也没办法,只好回村。窑主请来看事的(就是大仙),也看不出什么。抱着一线得到线索的希望,窑主叫人抬着,带着看事的去他受伤的那片高粱地。奇怪得很,到了那窑主发现:腿不疼了。
回家吧,离开那点地方,剧痛马上回来。看事的到底是职业选手,马上断定,这是黄鼠狼搞鬼,但是怎么破解,他也不知道。
从那开始,窑主就和高粱地的主人达成个协议,这方圆一米,借住几天。说是几天,一住住了半年。而且半年内窑主再也没有扑杀过附近的小动物……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以90年代的一个砖窑主为中心,讲述了他因捕杀小动物而招致黄鼠狼报复,最终被迫改变自己行为的奇特经历。故事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贪婪和吝啬所引发的恶果。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紧凑的情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乡村世界。砖窑主从最初的贪婪和狠毒,到最后的妥协和敬畏,形象鲜明地展现了人性在面临自然惩罚时的转变。这个故事寓意深刻,警示人们要尊重自然,关爱生态,以免招致不幸。同时,它也展现了民间信仰的力量,让人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敬畏。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