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津苦旅:开元寺佛像的神秘轮回

juyueyike
开元寺内一尊唐代佛像,因慈眉善目、富有盛唐风格而备受崇敬。一老屠户为赎罪前往,却遇神秘山口,经高僧指引,方知为佛祖考验。屠夫与佛像理论,佛像真身逃脱,塑像再难塑造出原样,导致开元寺香火渐衰。

传说凤凰山下开元寺里众多佛像中,曾有一尊唐天宝年间雕塑的格外引人瞩目的神像,他慈眉善目镇定安祥,深富唐代雕塑风格,给一代代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虽经数次兵火,屡屡重修,凭着人们对他的崇高崇拜和深刻记忆,总能修复如旧,其唐代风韵得以保持,让人能够通过欣赏他来陶冶情操,洞穿历史,领略盛唐佛雕文化的风采。元代着名的智灯明照云松大禅师就是守着这座神像禅心顿悟修成一代高僧。出于对这尊神像的崇拜,开元寺信众甚多,香火极盛。

南方有个老屠户,一生杀生害命,晚年自觉罪孽深重,随发善心,决定到开元寺礼佛参拜以求拯救脱离苦海。他带上贡品和捐资乘船渡过微山湖经滕县北上,来到莲子山口前,看看日已西斜,赶巧遇到一个开店的老者,便问:"老人家,请问这里离开元寺还有多远?"老人答道:"过去山口儿不远就到。"老人说:"今天晚了先住我这儿,明天启程就到!"于是住下。

次日屠户早起奔波一天,明明看见已过山口,到日坠西天时却发现前面还是个山口,正迟疑间,赶巧路边有一个开店的老者,便问:"老人家,请问这里离开元寺还有多远?"老人答道:"过去山口儿不远就到。"老人说:"今天先住我这儿,明天启程就到!"于是又住下。

次日屠户再早起奔波一天,明明看见又过了一个山口,到日坠西天时却发现前面还是个山口,正迟疑间,赶巧路边也有一个开店的老者,便问:"老人家,请问这里离开元寺还有多远?"老人答道:"过去山口儿不远就到。"老人说:"今天先住我这儿,明天启程就到!"于是又住下来。……

如此一连数天,看看自己那双崭新的牛皮靴子都磨破了,竟然还不知什么时候到呢,屠夫有点不耐烦了。于是在下一个山口前责问老者:"这莲子山究竟有多少山口,走过一个还一个,没完没了的,你老是给我指路还是让我捉迷藏?"老者笑道:"这九十九顶莲子山,形如八卦,暗藏五行,势如莲蓬多子,山连山,山套山,到处山口,处处回环,若要迷路,走出去都难。"屠夫心想:"也不知我走了多少冤枉路呢!幸亏穿这双牛皮鞋,要是布鞋岂不把我这脚也磨破了!"看看老者虽似曾相识,因为急着赶路也不曾细辨,慈眉善目的,似乎也不象捉弄人的人,他哀求道:"老人家,求你啦!我究竟还能走出去吗?"老人微笑着说:"快了快了!再过一座客店就到,记住,别忘了买双布鞋穿上!"

次日下午,屠夫筋疲力尽地挨到了山口前,果见也有一座客店,屠夫不敢马虎,按照老者吩咐进店就打听买布鞋的事。正好店边就有一个缝鞋铺,屠夫买了一双布鞋将那双破的不成样子的牛皮靴子换了,果然于第二天中午顺利抵达开元寺。

屠夫将捐赠交予寺僧,焚香礼佛已毕,顿觉浑身无力,跪在佛前懒得起来,念起一路辛苦,双眼含泪,默默无语。上边大佛心领神会,现出真身说:"你杀生害命罪孽深重,本该万劫不复,虽有心向佛,竟还穿一双牛皮靴子,此为杀机不净,特命护法设此迷津,磨难于你,脱此污秽,你若怨恨,徒劳一遭。"

屠夫本就佛根甚浅,性格粗暴,直来直去,听了这话明白了:"原来这一路辛苦徘徊折腾竟是你设局捉弄!"不由得怒火中烧,双目圆睁,大吼道:"佛门慈悲,普度众生,在下罪孽深重,本应成心搭救,脱离苦海,你却将前来钵依求救者倍加刁难阻扰拒之门外,你说我穿了牛皮靴子杀机未了不干净,你这殿堂里不也点着牛油蜡烛,挂着牛皮鼓吗?正所谓'人家不卖我不买,你不享用我不宰',虽然杀生,却也成就了不少生命。你既知世间不谐,又不施佛法调理苍生命运,你是最大的屠夫,杀生而不见血,有什么脸教化苍生?你空享烟火恨无灵验,自身不正难以正人,管不住自己竟还乱遣手下,有什么资格居于庙堂之上?……

老屠夫说的义正词严,铁骨铮铮。大佛顿觉理屈词穷,面带羞愧,无地自容,不由自主背过脸去,其真身悄悄溜走,其塑像就这样定格在了那里。寺里僧侣遍请能工巧匠多次重塑,怎奈塑造时看着端端正正的佛像,待风干定型后却总是五官走形,佛像的面容总是毫无生机塑不端正,仔细端详总是表情呆滞不是嘴歪就是眼斜,再也塑造不出原来那种充满生机慈悲安祥的盛唐气象。

从此,这佛像对信众失去了魅力,丢失了崇拜和信仰,开元寺僧众渐少,香火渐稀,逐渐败落。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以开元寺中一尊唐代的佛像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救赎与自我反省的寓言。故事通过老屠夫的内心挣扎和外在遭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信仰的深奥。老屠夫虽然罪孽深重,但最终通过自我反省和修行,得到了救赎。而佛像的真身则因自身的不完美,导致开元寺香火渐稀,寓意着信仰的真谛在于内心的纯净与修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作者巧妙地将历史、宗教、哲学等元素融入其中,使故事更具深度和广度。同时,故事中的对话生动形象,人物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总体来说,这个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既是对信仰的探讨,也是对人性、道德的反思。它提醒人们,信仰并非空谈,而是一种内心的修行和自我完善。在现代社会,这个故事依然具有警示和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minjianguishi/20252/1290.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