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选风水宝地:揭秘中山陵旁的‘正气亭’之谜

刘秉荣
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选择墓地,秘密请来太虚法师为其寻龙穴。太虚法师选定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的一处宝地,蒋介石大喜。太虚建议在此地建亭以镇龙穴,蒋介石同意并命名为“正气亭”,并亲笔题写亭名及对联。

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生前极端奢侈,死后也要奢葬,而且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选择自己的墓地。蒋介石虽自己标榜革命,然在继封建帝王之衣钵上,毫不逊色。1946年,蒋介石以抗战英雄之态还都南京后,就开始着意选择自己的墓地了。他秘密请来了雪窦寺长老太虚,向太虚说明自己的意图。太虚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8月回到缙云山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先后担任了文化运动委员会、东方文化协会、国际反侵略中国分会、中印学会、中缅文化协会等组织的理事、委员、名誉会长等。

当太虚听了蒋介石的意图后,便在金陵四周为其寻龙穴,寻来找去,选定了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的一处宝地。

这地方虽在紫金山的半山腰,然仍可瞰视南京全景。太虚法师看定后,蒋介石便把太虚法师让于密室,坐定之后,太虚拿出了所画之墓图。蒋介石说:“法师请明言。”

太虚说:“地理之秘诀,东汉时说形势,西汉时说星辰,今人只知说势,其次说星与形。盖以山川古今不改,吾人所见不同,发现山川之秘,如狐首青鸟。以形势查性情,以性情查生气,此为《葬经》之说。以地下山形,合上上星象,以人间庶物,伏山川变形,逐类推求,随形模样,皆格物以明理,参悟万山性情,总归一贯机窍……”太虚法师说了番《葬经》、《阴宅》的形势星辰之说后,便转入了正题。蒋介石虽然听得似懂非懂,可还听得很认真。太虚继续说道:“吾观梅花山,其龙穴在中山陵与明孝陵间,凡贵地,必有龙穴,选斌地必先选龙穴,龙短者多为山脚漏落,局又窒塞,决无大贵。《地理》书云:明朝不如暗拱,盖百里之来龙有百里之局势,千里之来龙有千里之局势,各随龙穴的力量,因有暗拱。紫金山梅花山峰环暗拱,山峦重叠,三峰对中,两峰对空,乃坐下真龙之势。各山势大小远近相趁,虎踞龙盘,左辅右弼有天门地户,其前后天孤天角,谓之金吾执法。其天关地轴,拱卫紫垣。实在是个万里难寻的好穴处。”

蒋介石听了,大喜。太虚法师又说:“我今已说破天机,龙穴已动,公当在中山陵、孝陵间盖一亭,谓之‘正气亭’,可将龙镇住。待公万年之后于此安然,虽不能保蒋家江山万世,也使你蒋家福寿绵长。”

蒋介石听了更喜。数日后,蒋以寻览钟山名胜为由,扶杖登山,自紫霞洞西爬上层岗,远眺天阙,见太虚所示之处,山川之胜,林壑之美,他处无法相比。又见此处既高于明孝陵,又低于中山陵。东为紫霞洞,西为独龙岗宝珠峰,下为“忠烈塔”——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四周环境幽雅,悦人心目,遂令下属就岩下开石筑亭,名为以壮观瞻,实为按太虚所嘱。

时因抗战结束仅一载,国内经济甚为困难,中山陵陵园管理委员会拿不出修亭之款,后由美、英的一些华侨捐款亭子方始动工。

亭子图纸由基泰工程公司设计,共绘制了3种式样。蒋介石要太虚法师选定。太虚选定了其中之一。此亭为方形,重檐飞角,顶覆琉璃瓦,画梁彩栋。式样选定之后,便动工修建。其亭以苏州花岗石为底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富丽庄严。是年秋,工程告竣。蒋介石看了,很是高兴,命名为“正气亭”,并亲笔题写亭名。这3个字用锱金阴刻于亭正面横眉上。两旁抱柱联亦为蒋介石亲笔所写,为蓝底、黄边、金字。联文为:“浩气远联忠烈塔,紫霞笼罩宝珠峰”。落款为:“蒋氏中正”。亭后砌有花岗石挡土墙,墙中央竖有碑刻,碑文是由孙科撰写的“正气亭记”。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蒋介石选墓地》一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蒋介石选择墓地这一历史事件。作者刘秉荣通过对蒋介石、太虚法师等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中国封建帝王之奢侈与迷信。文章以客观的视角,揭示了蒋介石在封建帝王传统下的荒谬行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故事中的蒋介石,尽管标榜革命,但在选择墓地这一问题上,却暴露出其封建思想。太虚法师的参与,更是彰显了当时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故事中的“正气亭”修建过程,也反映了当时国内经济的困难。整体而言,《蒋介石选墓地》一文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通过对蒋介石选择墓地这一事件的描述,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弊端,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特点。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将这一历史事件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minjianguishi/20221/14590.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