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街变惊魂街,西瓜摊头现杀机!

怪谈记
蓝月居住在幸福街,这里的变化让她感到不安。新来的卖瓜男子引起她的注意,一个关于街头杀戮的噩梦让她担心不已。在现实中,李姐与男子发生争执,噩梦中的悲剧似乎成真。蓝月试图阻止悲剧,但命运似乎无法改变。

蓝月的单位离家不远只要穿过一条狭窄的大街就到了,这条街叫做幸福街。蓝月从小在这里长大,这条街经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从来没变过。

如果要说变化就是,那个蓝月上学起就在街上卖水果刘大妈上个月病逝了。那个一张嘴笑就露出一口黄牙的卖蔬菜的马伯伯随着儿子的发迹也跟着搬到了大城市。还有李婶子和男人离婚了回到了自己的娘家。

其他的变化肯定也有只是蓝月不知道,她只知道这些自己熟悉的人。

今天蓝月和往常一样骑着她新买的红色的电动车穿过那狭窄的街道,然后和每个认识的街坊还有那些经常买东西的小摊贩们寒暄着。

她发现今天出现了一个新的面孔,那是个卖西瓜的年轻男人。这个人留着长长的头发,完全不像是做买卖的打扮。而且从他的眼睛里蓝月读到的是满满的暴戾。

这个人也不吆喝,那些看他的西瓜的人他也不像是其他卖家那样的热情招呼,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

这个晚上蓝月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男人在她熟悉的这条窄街上大开杀戒。梦的大概情景是这样的。

蓝月的街坊李姐到街上和她昨天白天见到的那个长头发的男人买西瓜。开始很顺利卖西瓜的也豪爽零头都不要了。李姐还夸奖他会做买卖下次还要照顾他的生意。男人也很客气一口一个姐的叫着。

可后来事情变得糟糕起来了。因为李姐把西瓜拿回家以后看是生的。就拿出来要求换一颗。

蓝月很了解李姐的为人,不是不讲理的人,甚至如果那个卖西瓜的人离家较远她也就把瓜扔了自认倒霉了,就是因为一出门就到了她也就不嫌麻烦把瓜给提溜出来要求卖瓜的给换个好的。

卖瓜的人也蛮客气的给换了,按道理说事情皆大欢喜可是就因为李姐的一句听起来是表扬的话让圆满的事情急转直下。

"年轻人这么好,肯定家里的大人也都是好人。""你这个该死的女人你说什么?"男人忽然变的激动起来了。

李姐好话反被骂也没好气地说道:"我说什么了?你这个年轻人怎么好歹不分?"

其他的人见状也都向着李姐说话,有的人甚至说卖瓜的没有教养。

卖瓜的被彻底激怒了他拿起西瓜刀就把李姐捅翻了。

被捅了好几刀的李姐浑身是血倒在了血泊里身体不断地抽搐。

大家见状都吓坏了,可是卖瓜的并不因为他们害怕就停止了杀戮。

转眼间经常在街边下棋的马大爷和他的棋友就步了李姐的后尘,同样挨了十多刀一命呜呼了。

大家见这个人疯了纷纷逃跑。有的人报了警。

警察来了以后根本进不来,因为街道是实在是太狭窄了。

街道狭窄人又很多,大家惊慌失措的躲避杀人狂你推我攘很快又发生了严重的人踩人事故。

警察进来的时候地上已经躺满了死了的和受伤的人。

那个卖瓜的被警察给制服了,此时已经有至少十几个人被他给杀了。

警察审讯的时候问他为什么要杀人。他说是因为李姐说他随了父母性格善良。警察说这不是好话吗?凶手说他从小学习不好被父亲毒打过无数次,因此还住过很多次医院而母亲不仅不管他反而跟着父亲不止一次的打他。

李姐说他随了他们,他当时就忍不住了就杀了她,后来被一帮人更激起了怒火越杀越带劲就杀了那么多的人。

"幸亏只是个梦。"蓝月从床上坐起来擦了擦脸上的冷汗自言自语道。

早上上班的时候她遇见了李姐。

"买东西去啊李姐?"蓝月道。"是啊,到街上买个西瓜。孩子闹的要吃。"李姐道。

蓝月一惊,竟然和自己梦到的一样。

不安的蓝月顺道跟着李姐到了西瓜摊上,正是这个梦里男人的西瓜摊。

男人给李姐挑了一个大西瓜。李姐高兴地正要走,蓝月却道:"这瓜是生的。"李姐不信,不过那卖瓜的倒是很热情的给她划开了,果然是生的。卖瓜的佩服的看了蓝月一眼说自己第一次卖西瓜不懂。

她给李姐拿了个更大的然后划开,这次是熟的。

蓝月知道李姐接下来要说什么了,她赶紧拉着李姐要走。

可还是没拦住,李姐道:"真是个好小伙子,你父母也一定是很好的人。""死女人你说什么!"男人忽然怒气冲天地道,和刚才简直是两个人。

接下来梦中的杀戮开始了。

但愿蓝月能躲过这一劫。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以蓝月的视角展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社区——幸福街——在表面平静之下潜藏的暴力和人性的阴暗面。通过蓝月的日常生活和梦境,作者巧妙地展示了社区中人物关系的变化和个体在社会压力下的心理反应。故事中,人物关系的变迁如刘大妈的去世、马伯伯搬家等,为读者展示了社区生活的变迁和个体命运的波折。蓝月对新出现的卖瓜男子的描述,以及她噩梦中的杀戮场景,有效地营造了紧张和恐惧的氛围。作者通过对梦和现实的交织,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个体心理之间的矛盾。蓝月的梦境与现实中的事件惊人地相似,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让读者对人性产生了深刻的反思。总体而言,这个故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社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作者巧妙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冲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duanpianguiyu/20254/43195.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