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鬼影:村口奇谈,揭秘神秘现象之谜

王永河
五月四日,爷爷和小明、三爷爷在院中讨论鬼神是否存在。爷爷坚持世上无鬼,但许多现象难以解释。三爷爷讲述了一些奇闻异事,小明则认为鬼神可能存在。最后,爷爷用全息理论解释了这些现象,并强调上学的重要性。

今天五月四日,爷爷坐在院里看书。小明问:“爷爷,看的什么书?”

爷爷说:“聊斋。”

小明说:“聊斋里净讲些鬼的故事,你说世上有这东西没有?”

爷爷说:“世上没有鬼,如果有鬼,我们早就看到了。不过有许多现象难以令人理解。”

“我看有鬼!”三爷爷来了,进门就说:“我村的张三就看到过,他说每到阴天去河里打鱼,经常听到鬼哭。有一次他走过去劝她,问她有什么委屈,她不搭腔。问急了那鬼猛地回过头来。张三一看,那脸二指宽,伸着长长的舌头。幸亏他大胆,要不就吓死了。”

爷爷说:“可别听他胡说,那人张开嘴没下巴骨,一句实话也没有,要不绰号叫万折零吗?”

三爷爷说:“前几天我去赶渐汶河集,远远看到有座新坟在冒烟,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是犯天火死在时辰上了。世上要没有阴间,会出现这等奇怪的现象吗?”

爷爷摇着头说:“我倒听说过了,真是难以解释。”

三爷爷说:“辟如说鬼火,有人解释为磷火。磷火运动是飘忽不定的,可是有的发光东西,在夜间运动时有一定规律。就拿下庄李家林来说吧,小时候傍晚你经常领着我去村口看仙气。从李家林出来的那个是红色的,汶河西岸出的那个是绿色的,到河中心一碰火花四溅,就像是烟火一般。每天傍晚都这样。你能说没鬼吗?”

小明站在一边听得出了神,他说:“三爷爷你再讲下去,挺有意思的。”

三爷爷摸了下下巴继续拉下去,“记得常住去泰安那事吗?回到红庙时遇到周欣穿着一只鞋急匆匆地去泰城,他问道:‘怎么这时候进城,什么事情这么急?连左脚上的鞋子也顾不得穿。’周欣连理也不理。回家后对老婆描述此事,老婆说:‘你也胡云,周欣中午就死了,他怎么会进城?你看花眼了吧。’常住十分怀疑,到丧家一打听,才知道周欣咽气时还没穿完鞋。”

爷爷说:“你以为常住不撒谎,我早就知道他是个说话不着边际的人。”

三爷爷砸了几下嘴巴。

爷爷说:“有一个魔术叫‘夜梦见鬼’是用多年死骨一根,包于手帕内,令他人不知放在枕下,到晚上睡觉便梦到原先死去的人。百试百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到现在我没有搞明白。其实,世界上是没鬼的,这不过是一种怪现象。”

小明说:“可能与‘全息’有关系吧,现在有了全息摄像,只要取其照片某一部分,便把照片复原。枕着死骨做梦,骨头对人脑有感应,骨头是人体的组成部分,用‘全息’解释,做梦时便遇到原先的人了。”

爷爷一听有道理,说:“还是上学好,理解问题就是全面。”

小明说:“但愿世上有鬼,倘若如此,变魔术时就可以让他们帮忙了。还可让他铲除那些违法乱纪的不法分子,吃请受贿的贪官污吏。”

三爷爷笑着说:“你的思想境界还真不低。”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以轻松幽默的对话形式,展现了两个长辈与一个孙子之间的对话。故事中,孙子小明对鬼魂的存在表示好奇,而爷爷和三爷爷则分别从科学和神秘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故事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生死、鬼魂等哲学问题。故事中,爷爷和三爷爷分别用科学和神秘的角度解释了鬼魂、鬼火等现象,使故事充满了哲理。同时,孙子小明的天真烂漫和对鬼魂的向往,也让人感受到了童真的美好。整个故事寓意深刻,既揭示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故事结尾,小明提到希望世上有鬼,以帮助铲除不良现象。这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公正的追求。整体来说,这个故事具有深刻的寓意,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让人在思考的同时,感受到了亲情、友情和童真。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duanpianguiyu/20252/1855.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