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土地庙内藏忠魂,土地公烈火殉大明,日寇挖洞触禁地,神秘嚎叫引鬼魂,土地爷保国护民,庙宇兴衰见证历史悲歌

怪谈记
故事摘要:这是一个关于河北土地庙的故事,据说是同事从他爷爷那里听来的。故事讲述了土地庙背后的传说:明末时期,土地公一家面对入侵的满清军队,土地公的两个儿子英勇牺牲,而土地公本人以高义感化汉奸向导,最终选择自焚以保家国尊严。此后,土地庙成为村民祭祀忠烈的场所。故事还提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土地庙附近遭遇神秘事件,导致士兵死亡,最终土地庙被重建,但在文革时期被拆除。

  这是我一个同事说的,他是听他爷爷说的。

  他是河北人。家乡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土地庙。因为这庙里的土地公有名有姓。

  古老相传,土地公是明末人,时年已近80。本是村里的大户,人望极高。满清入关杀到他们村子。村民都逃上山了。惟有土地公一家,只让媳妇把孙子孙女带走。土地公的两个儿子---都是读书人。手持钢刀站在村口。

  清兵看了奇怪,但是跟着就一拥而上,可叹两个读书人怎么能抵抗成千上万的暴敌,也就以身殉国了。清兵进村,全村只有土地公一个人。何况他家高门大户,正是清兵抢掠的对象。清兵杀进他家,土地公端坐在正房,一手持酒杯,一手拿书,膝上放着一个手炉。清兵看了反倒不敢动。叫来向导(也就是汉奸翻译)。土地公见他汉人衣冠来着,说道:“鞑子不通人伦,我本不愿多费口舌。你既是汉人,为什么认贼作父?胡虏纵然猖獗一时,难道能一直占据我大好河山?你今天的所作所为,今后怎么面对自己的子孙,死后又有什么脸去见自己的祖宗?”向导哑口无言,只说:“老先生,我带你去他们军营,你不要说话,我救你性命。”土地公哈哈大笑,抬手把手炉扔在地下,原来他已经准备好引火之物,一霎时各个房屋烈焰升腾。清兵和向导没办法退出来,只听土地公喊道:“大明之民,义不受辱。”

  清兵去后,向导留在这个村子。向回来的村民讲述此事。村民和向导钦佩土地公的高义,但是在满清统治之下,只能以土地庙为名,来祭祀这一门忠烈。

  这是同事说的土地庙的由来。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他爷爷小的时候,正赶上抗日战争。日寇追击国军路过这个土地庙。忽然庙里传来一声嚎叫。大晚上的,日寇疑心又重。简而言之,日寇在这里折腾了一夜。

  天亮了,小破土地庙一目了然。什么都没有。日寇少佐不甘心。可能他以为,庙里一定有秘密。挖地三尺也要找出来。挖了一会,士兵报告,挖出个洞。少佐很高兴,带着几个军官过去看。刚走到洞边上,一股气喷出。这几个敌酋翻身倒地,直奔无间地狱去了。其他日寇大惊,匆忙地走了。后来之再来过几个宪兵,也没看出什么名堂,此事不了了之。

  村民们也去看那个洞,什么都没有,不过黄土而已。大家都说,是土地爷来保国保民了。

  后来村民们又重新盖起了被日寇毁坏的土地庙。可惜文革时期,被当做四旧拆了。


顶一下 ()
故事评价:这个故事以土地庙为载体,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两个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间的忠义和抗争。故事中,土地公在明朝末年面对满清入侵,坚守民族大义,英勇抗争,最终以牺牲自己全家为代价,保家卫国;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土地庙再次发挥神奇力量,保护了村民,展示了民族精神的不屈和顽强。故事通过土地庙这一独特视角,展现了我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外来侵略和压迫时,敢于抗争、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同时,故事也揭示了忠义和民族大义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令人感慨万千。故事情节紧凑,富有传奇色彩,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又有对民族精神的颂扬。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故事结尾略显遗憾,文革时期土地庙被拆除,令人惋惜。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故事,既展现了我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又传递了民族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部分文章源自网友投稿或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修改或删除,如果您有故事想与鬼友们分享,请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邮箱:ra216@qq.com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guaitanji.com/html/duanpianguiyu/20247/23390.html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