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小学教室里一片灯火通明。
我走进自己小时上学前班的教室,里面坐着好多小同学。
正当我环视着周围环境时,又有个跟我一样年龄大的人走进来,问我是否过来听课的。我没这种预想,只是想进教室坐坐。
“可以留下听课吗?”我问。
他回答,“可以啊!随时都可以。”
一会,老师走进来,是我们的高中老师,他望了我们一下就走了,似乎知道我们是为听课而来。
我找个位置坐下,看着周围的小同学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突然,整个教室晃动起来,就像人踩在天平上,左右摇摆不定。大概摆了十来下,整栋教学楼猛然向左倾斜了大约四十五度,破碎的玻璃洒满教室。
同学们紧紧抓住课桌,慌乱的尖叫。
等教学楼稳住后,那位跟我同龄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把小同学们赶出教室。
我们都奋力地把那些最小的抱到操场。
整个校园兵荒马乱,我拿出手机,拨打家里的电话,怎么也打不通。
这时手机屏幕出现一个星空的图象。
突然,我很恨大自然。为什么您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让人类在此安然地生息,却还要在我们防不胜防的情况下,将所有的东西瞬间毁灭……
醒来后,心有余惧,却不记得发生什么事了。
后来,慢慢细想,才记起,原来是做了个接近真实的地震梦。
故事评价:这个鬼故事以一种极具带入感的方式展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故事情节设计巧妙,通过主人公回到小学教室的情节,引发了一系列令人紧张的事件。特别是在整个教室晃动、教学楼向左倾斜的描写中,氛围营造得十分成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恐慌和无助。角色塑造方面,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反应,使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在地震发生时的勇敢和果断,以及对大自然的不解和愤怒,都让人感同身受。同时,故事中的小同学和高中老师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这个故事给我带来的情感共鸣是关于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在地震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这让我深感震撼。同时,故事中对大自然的提问,也让我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态度和行为。总的来说,这个鬼故事在情节设计、氛围营造和角色塑造等方面都表现出色,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到紧张刺激,又引发了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