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记首页
切换背景

第93章 听弦部易卜拉欣

2024年04月20日 作者:蛇从革
  钟秉钧实在是想不晓畅,为什么锡兰军队和明军海上交战,却要在后方扰民,发掘坟墓。他看到锡兰的士兵,在一片墓地,把几十具尸体都给发掘上来,疑惑不解。
  钟秉钧没有得到锡兰援军的新闻,无法回去给郑和覆命。到了天明,只好躲在椰树林里,等到了入夜再次看个究竟。
  于是到了夜间,钟秉钧带着随从慢慢靠近村庄,这时候,村庄附近的墓地,已经没有士兵发掘,村民也都回到了村落,隐约有村民的哭声,肯定是还在悲痛昨晚亲人的尸体被发掘的事情。
  钟秉钧于是和随从细心查看墓地,发现每个墓穴都被挖开,里面有的是破碎的棺木木板,有的是扯烂的草席。但是无论是墓穴土坑下,照旧地面,尸体都悉数消散。
  “尸体都被锡兰的士兵给背走了。”一个随从惊恐地说。
  钟秉钧幼年学道,成年后相继追随陈友谅,朱元璋,朱棣,如今又追随郑和,一生浸淫在战争中,出生入死,见过的死人多了去了。可是从没听说过,士兵发掘尸体的事情。
  只有一个可能,钟秉钧想到了,那就是锡兰士兵的补给不足,用尸体增补军粮。回想起海滩上上万具尸体,钟秉钧不寒而栗,原来这些尸体都是锡兰士兵预备的口粮。
  既然如此,证实锡兰军队已经支持不了多久。
  钟秉钧根据本身的查探,得出这个效果,当然是喜出望外,预备回到海上,向郑和禀报这个新闻。
  不过他在回来的途中,看到了几个僧人在夜间扛着担架行走,于是立即逃避。他想到朱允炆躲藏在了锡兰的寺庙里,于是打算追随这几个僧人,盼望能打探到朱允炆的新闻,假如真的万幸能碰到朱允炆,那就拔得了优等功劳,永乐皇帝封官加爵,不在话下。
  于是钟秉钧改变了主意,静静的跟着僧人行走,僧人走到了天亮,终于到了一个寺庙。钟秉钧不敢在白天进入寺庙。于是依旧和随从躲藏在丛林中。到了夜间,潜入寺庙,这才看到,寺庙里星星点点,到处是烛火。而每一个烛火的旁边,都停放着一具尸体。
  然后一直的又有僧人扛着担架进来,这时候钟秉钧才恍然大悟,僧人的担架上扛的是死人。僧人把死人放到寺庙的空地上,随即点上蜡烛。
  整个黑夜,都是四面八方来的僧人,扛着尸体过来。钟秉钧苦于不通锡兰语言,否则就要抓一个僧人来问个究竟。
  然后到了下午夜,钟秉钧看到了一队士兵过来,其中一个军官和寺庙的老年僧人交谈几句。
  然后这个军官,手里拿了一束干草,在每一具尸体的前方,嘴里念念有词,然后用干草抽打尸体的头顶。上百具尸体都被干草抽打一遍之后,军官忽然一声大喝。
  接下来的情形,让钟秉钧闻风丧胆,而且他闻到了一股恶臭,原来是身边的随从已经被吓得屎尿齐迸。
  寺庙里的尸体悉数齐刷刷的站立起来,身体摇摇晃晃。
  诈尸了!
  而且是这个军官自动让所有的尸体诈尸。
  钟秉钧青城派出身,见识过不少巫术,就是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能够让尸体诈尸的巫术。那个军官,拿着干草,在前方带路,而身后的尸体,就重心不稳,跌跌撞撞地追随着他走出了寺庙,方向朝着海边。
  钟秉钧这才晓畅,为什么锡兰的士兵怎么都杀不完。原来都是死而复生,重新被派遣到了战场上。他看到了这个新闻,再也不敢延迟,连夜赶往海滩,在路过锡兰军队的军营的时候,看到海滩上上万具尸体,都已经站立起来,这个场景,让人毛骨悚然
  钟秉钧不敢再逗留看个究竟,立即偷偷从海边登上小船,回到郑和的宝船上,把所见所闻,全盘告知。
  郑和听了钟秉钧的叙述,也和钟秉钧一样,难以置信。隔了很久,郑和才说:“我知道了,为什么那几艘俘获的战船会自行脱离。由于你看到的那些村落收集的尸体,都被敌方用来战船基层甲板划桨。”
  “所以我们在船上看到的都是死人,”钟秉钧分析,“到了夜间,他们被巫师唤醒,然后划桨脱离。”
  “而且他们在海上打捞尸体,并非是为了带回去超度安葬,”郑和颔首,“而是回去后,在海滩上被巫师招魂,新生了再和我们战斗。”
  “这就是为什么锡兰士兵,一败再败,人数没有削减的缘故原由。”钟秉钧和郑和同时晓畅了。
  “你是青城派传人,”郑和问钟秉钧,“听说过这种招魂的法术吗?”
  “招魂之术,倒是有的,但是只能招回死人的魂魄,回旋片刻,”钟秉钧回答,“把死人唤醒,死而复生的法术,闻所未闻。别说青城没有这个法术,就是茅山也从未听说过。至于全真、正一,更是不会有这种法术。”
  郑和一生之中,也从来没有陷入过这种困境,竟然和几全能够死而复生的士兵交战。不过郑和追随朱棣北拒蒙古,南下南京,在战争中早已成长为一个卓异的军事将领。
  他不用钟秉钧提示,就立即意识到一点:既然锡兰军队已经开始招魂死人作战,那么他们肯定举全国之力,和明军交战。他们所有的军队,无论死人活人,都已经集结在海边。那么国内肯定空虚。
  想到这一节,郑和,立即下令,让副使王景弘、候显带领战船,明日迎战锡兰战船。
  而郑和本身带领士兵两千,着令钟秉钧带路。从钟秉钧找到的海滩上岸,直入锡兰王城。
  锡兰的军队哪里知道军事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阴阳诡辩的道理。依旧在海上和明军厮杀。但是明军在王景弘、候显的带领下攻守有度,并不急进,也不后退,在海上拖住锡兰战船。
  而郑和与钟秉钧上岸后,急速进军,攻击锡兰王城,不出几日,就把锡兰王城的微弱守卫击败。生擒锡兰国王和王室家眷。
  锡兰国就被郑和一举攻下。锡兰海军随即降服佩服。
  郑和立即追问朱允炆的着落,锡兰国王已为阶下囚,为保全性命,告诉郑和,数年前,一个来自东土的和尚,自称应文,是大明的皇帝逊位后剃度为僧,行脚落于达布拉金古寺。
  郑和立即亲自到达布拉金古寺欢迎朱允炆。可是到了达布拉金古寺,已经没了朱允炆的踪迹。
  扣问古寺中的僧人,僧人告知,东土来的应文上师,在天朝的宝船亲临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寺庙,渡船西渡到了印度。
  郑和立即奔往印度古里,追逐朱允炆,可是再一次失去了朱允炆的新闻。
  郑和在锡兰几场海战,军队的元气大伤,只好带上锡兰国王以及家眷先行回到南京,再图打算。
  在从锡兰回国的海上路程中,郑和对锡兰国王没有什么爱好。却把当初那个在寺庙里用干草给尸体招魂的人唤来,细心扣问。
  那个军官到了郑和面前,还茫然无措,左右让他跪下,才知道要归附在郑和身前。
  郑和看到这人已经被脱去军官服装,浑身赤裸也不以为意。这人身体乌黑,刻满了无数纹身,面目可憎,是一个昆仑奴。
  这人忽然用阿拉伯语向郑和说了一句:“真主保佑你。(发音为:阿斯拉巴拉贡)”
  郑和当即呆住,立刻回应了这一句问候语:“阿斯拉巴拉贡。”
  这是穆斯林之间相互打招呼的问候语。天下回教悉数通用。
  郑和本就是阿拉伯后裔,家族一向保留着本族的语言。而这个昆仑奴十分聪明,被俘虏之后,就已经探问到了郑和是回族后裔。他自知在海战上,得罪大明甚多,而且不是锡兰王室,很可能在海上就要被郑和治罪处死。打探到了郑和是穆斯林,所以晤面第一句话,就报出了本身是穆斯林的身份。
  穆斯林的教义,就是天下信仰伊斯兰的信众都是兄弟,不可相互厮杀。可是他没想到,郑和根本就没有要杀的意图,由于他的本事,早就引起了郑和和钟秉钧的关注。
  郑和当即用阿拉伯语与这个昆仑奴交谈,扣问他的姓名。
  昆仑奴就告诉郑和,本身的名字叫做:“易卜拉欣-巴-阿里-穆罕默德”。
  而且他并非锡兰人士,他是被红海上的阿拉伯商人卖给锡兰国王的奴隶。
  郑和继承扣问易卜拉欣的来历,易卜拉欣把本身的身世细致地告诉了郑和,郑和听完,目瞪口呆。这个易卜拉欣,他身世之离奇,比他的招魂法术,并不逊色一丝一毫。
  原来这个易卜拉欣的名字也是后来阿拉伯人给起的。他的本名叫昆塔。来自于大海更远处的一个大陆。而他让尸体活过来的法术,在他的家乡十分的普遍,殊无奇特。